中国江苏网讯 当各级主流官方媒体扬文气、接地气地陆续进场,“苏超”已不止是一场体育盛宴。
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南京发布”,先是官方“玩梗”喊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火出圈,然后又在南京队对战淮安队前夜,掐点晚上9:20(谐音“就爱你”)发布《阿淮,睡了吗?》,“浓情蜜意”地历数城市间的渊源。江苏13市的人们在观战与调侃中增进了了解,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
“苏超”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文旅的加持。事实上,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它会发现“苏超”蕴含的多种属性和功能。
“大家在前往球场的路上,出现开车小碰擦,同为‘苏超’球迷,彼此没什么纠缠,各自走保险,场面很友好。”资深体育传媒人老王说,事实上,诸多类似的案例表明,“苏超”的社会综合治理属性内涵在扩大。
“苏超”第5轮南通队对战宿迁队,李峰早早约好大学室友一起到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看球。毕业十年,大家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打拼,因为苏超,他们重聚在一起,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春时代,“嗓子喊哑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好像都不复存在了。”
“苏超”赛场成为了释放社会压力的正能量场。一颗小小的足球,却一举冲破了城市、家庭、个人的域场,这股泼天的流量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城市的各个角落。
“苏超”提供了全民“情绪价值”,倡导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更多人投入足球这项运动,甚至踢出了一记展现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好球”。而在江苏,这样的群众足球赛事,“苏超”现象的出现,其实是这个群众体育大省的一个缩影,一切来的那么自然而又水到渠成。
举办多年的徐州沛县“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因“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被称为“村里的世界杯赛”。2025年,该项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全国90余支球队参赛,现场观赛超24万人次。足球在这个乡村早已形成独特的生态,该赛事也成为全国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
体育带来的快乐积极向上,能够感染所有人,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在提升群众精气神方面往往事半功倍,“多一个球场,少一张赌桌”,“踢球的、看球的人多了,打麻将赌博的、斗嘴磨牙的人自然少了。”沛县鹿楼镇七堡八堡村足球协会副会长李辉曾表示,体育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同样有着独特的功能属性。
家乡举办赛事,也让更多人对“回家看看”有了期待,成了四里八乡维系乡情、友情、亲情的桥梁。村民李居海希望通过“村界杯”让村里的孩子爱上足球,让更多人了解足球,让当地的足球文化传承下去。
“足球从娃娃抓起”已经喊了半个世纪,事实上,国内足球始终存在普及率不高、“足球人口”太少的状况。让足球回归大众,真正发挥出了普及足球氛围的作用,“苏超”在某种意义上给足球从业人士、甚至一度离开足球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退役球员、从事足球训练但未能走上职业赛场的年轻人,如果不是“苏超”,或许只能在为生活奔波的间隙偶尔踢踢野球,很难再与足球发生深度链接,长此以往,我们的下一代则更难融入这个氛围。
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村界杯”到“苏超”,体育赛事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苏超”顺应了国民健康意识持续觉醒、健身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趋势,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期待、新要求。这是“苏超”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
“苏超”其实并不“高大上”。本质上是一项体现全民健身理念的业余足球联赛,这与赛事策划初期工作职能落在群众体育部门可见一斑。作为群众体育大省,江苏历来是各种全民健身创新举措输出省份,透过“苏超现象”,探究江苏的全民健身创新远不止于此。
“不经意间家旁边多了个‘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还有专门的康复治疗师指导,确实很方便。”南京市民章阳所指的是位于建邺区的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把健身房搬进社区医院,江苏坚持“举步可就”,居民每次只要花十几块钱甚至更少就可以享受到舒适安全的运动健身服务。
苏超的经济价值已经彰显,而“苏超”现象缔造出的社会效益,则更是无法用经济数据来衡量的。参与人次如此众多,热情如此高涨,规模如此浩大,影响如此深远,“苏超”对社会综合治理的影响不容小觑。如何进一步挖掘高燃“苏超”的价值?诚如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所言,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进来,进一步挖掘和提高“苏超”的价值“转化率”。
“苏超”出道即达巅峰,同为三大球的篮球自是不甘落后,据悉,在省群众体育部门的推动下,篮球版的“苏超”将于9月上演。江苏的全民体育盛宴已经成为常态化,体育部门的种种体育惠民举措,无疑将惠及更多的城乡居民。
“苏超”怎会“出道即巅峰”?“苏超”,它只是开始。
将全民参与的热情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合力,充分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体育独有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其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彰显。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欢 张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