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新闻 - 社会

错位时空里的“相遇”:王安石诗里的镇江,真美!

2025-07-03 08:29

金山网讯 《镇江日报4月7日的报道《春风寄思,跨越千年的对话——大学生在王安石雕像前的深情留言》与后续报道《跨越时空的追思:从徐州到镇江的文化寻迹之旅》在读者中激起热烈反响。日前,在镇报集团的邀请下,4月深情留言的中国矿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女生李晨岩在镇江与王安石来了一场错位时空里的“相遇”。

“介甫先生一生中十至镇江,这次,我要循着先生的足迹好好感受镇江。”见到记者时,李晨岩特地向记者展示了她随身带着的獾郎玩偶。她开玩笑地说道:“王安石不爱洗澡,但这次临行前特地给獾郎洗了个澡,干干净净出门。”

这只獾,记者在李晨岩朋友圈里见过多次。“王安石的家人叫他獾郎,我就买了这件玩偶,还特地配了一身紫色官袍。”李晨岩给记者科普了一下:相传在王安石即将出生的时候,有一只獾突然闯进了产房,大家还没来得及捕捉,这只獾就消失不见了,正在此时,王安石呱呱坠地。由于出生时的“獾兆”,家人给王安石取了小名獾郎,有时又叫做獾儿。李晨岩将这只玩偶当作王安石的化身,每一次寻迹荆公时都会带着。

西津渡口,赏“明月何时照我还”里的月

上次来镇江时恰逢雨天,李晨岩未能邂逅西津渡的千年月光。这次行程第一站就是西津渡。虽然当天李晨岩下车时,镇江大雨滂沱,但临近傍晚时天气放晴,李晨岩不仅邂逅了月光,还幸运地在北固湾欣赏了江河日落。

“王安石17岁第一次来镇江,我18岁第一次来镇江,同月同日生的我们,在差不多的年纪来到同一个城市,这样的感觉很神奇。”站在西津渡待渡亭里,李晨岩举起獾郎说,“千百年来,渡口依然在,月亮也未曾改变,我们也算是赏过同一轮月了。”

李晨岩告诉记者,今年是王安石写下《泊船瓜洲》950年,因此她一定要去渡口亲身感受一番“京口瓜洲一水间”。

第二天的傍晚,李晨岩从镇扬汽渡坐船一访瓜洲渡。经过10分钟行船,李晨岩到达对岸。“两座城市真的很近,10分钟的行程不知道950年前需行船多久?”她再度举起獾郎,让它与古渡合影,“你就是从这个方向眺望镇江的吗?现在的镇江依旧很美。”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后,盛夏的镇江,草木葳蕤。

慈寿塔下,观“数重楼枕层层石”上的塔

行程第二天的一大早,李晨岩就出发前往金山。虽然又遇到了暴雨,但她兴致丝毫不减。“听说介甫先生四上金山,这么一看,风景真的很美。”站在金山湖边,李晨岩拿出手机记录下雨中夏荷。

王安石曾在《金山》诗中写道:“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李晨岩便带獾郎来到慈寿塔脚下。

当她行至慈寿塔下时,雨止天晴。“獾郎,你看,这是你登过的慈寿塔吗?”站在塔下,李晨岩不禁感慨,“塔确在层层石之上,先生写得太传神了。”她举起獾郎,按下快门。寻迹荆公的照片,又多了一张。

“介甫先生曾站在金山寺塔上眺望北固山,而我站在北固楼上眺望金山时,感觉和他‘对视’了……”当天下午,李晨岩站在北固楼凭栏远眺,“很多诗人在这儿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看着同一片江,只觉得时空流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不负当下,尽力而为,尽兴而活。”作为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李晨岩说,很多千古名句此刻在眼前具象化了,也共情了古人写诗时的心境。

诗词之城,处处藏有古人留下的“彩蛋”

“王安石曾10次到访镇江,写下十多首诗歌,目前我能想到的有西津渡、金山、北固山。”刚到镇江时,李晨岩盘点了一下王安石在镇江的足迹,发现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后续行程中她发现,这座诗词之城处处有惊喜,古人在这里留下许多“彩蛋”。

在焦山景区,李晨岩不仅见到了大字之祖《瘗鹤铭》,还意外看到了苏轼石刻作品。“王安石和苏轼亦敌亦友,在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时间段又能够化敌为友。”李晨岩说,在镇江许多地方看到苏轼的名字时,她亦觉亲切,“感觉书里描写的古人间的情义在眼前徐徐展开。”

接下来,在镇江博物馆的特展中看到王安石作品,在南山景区意外闯入《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中的竹林寺,对李晨岩来说,都是意外惊喜。“原来镇江有这么多故事,这次长知识了。”她说。

行程结束后,李晨岩回忆称,接到镇报集团邀请时很是感动,没想到一封信能引起这么多关注。而此次行程之后,她深切感受到,镇江让王安石如此念念不忘是有原因的。“半城山水半城诗,镇江真的很美。行走城中,更是觉得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轻声诉说:历史从未远去。”李晨岩说,“非常期待与镇江的下一次相遇。”(记者 单杉 吴韵晗)

记者手记:为赤子之心开一扇了解先贤的“门”

因为《游褒禅山记》里一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李晨岩对王安石有了崇敬与喜爱之情。始于文采,忠于人品。深入了解后,李晨岩对介甫先生和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兴趣。后又因《忘川风华录》这一古风游戏,对一袭紫袍念念不忘。高中毕业后,她带着獾郎开始寻迹荆公。每到一处,她都会拍照打卡,遇上特殊的日子,她还会献上一束花、留下一封信。

正如《镇江日报》总编辑在给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赵宏伟的感谢信中所写:李晨岩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化身文化探索的行者,跨越地域的界限,沿着历史的脉络追寻王安石的足迹……那些真挚动人的文字,是青春与历史的深情对话,是热爱与传承的完美交融。

一路上,李晨岩和记者说了许多“00后”眼中的古代文学、历史名士。记者也了解到,这些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文化。他们会在古风游戏里“追星”,也会用写信这样最传统的方式传达爱;他们会cosplay致敬古人,也会在清明时献上一束花。无论怎样的形式,这都是他们赤子之心的表达。

镇江是一座承载了千年文脉的城市。如今城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仍在流淌,西津渡口的月光依旧皎洁。镇江不妨以千年文脉为线,串联起火热的赤子心与中华传统文化;不妨用定制“追星”线路、打造联名文化等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为赤子之心打开了解先贤的“门”。

风很轻,吹散了旅途的疲惫。路虽远,挡不住追寻的脚步。我们热诚期待全国更多的校园学子,能像李晨岩同学一样,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梦想的热忱前来镇江——在这里,你可以踏访西津古渡的青石板路,触摸千年古城的文脉肌理;可以伫立北固山巅,聆听长江与运河交织的时代回响;可以走进沈括故居、宗泽祠庙,让《梦溪笔谈》的科学智慧、“还我河山”的赤诚担当,化作照亮青春征程的星火。(单杉

责任编辑:张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