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通州区土山村村委会的门口,年逾八旬的葛奶奶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一想到自己的赡养问题解决了,她一遍遍地向通州法院“朱大姐调解室”的调解员朱卫红和兴仁法庭法官助理表示感谢。
家住兴仁镇土山村的葛奶奶夫妇育有一女二子,老夫妇此前将自有的两间平房隔成了四间,分别给两个儿子用于出租。2022年,葛奶奶的老伴突然去世,加上身体原因,她住进了两个儿子家,由两个儿子轮流赡养。然而,本应和睦的赡养方式,不仅没让葛奶奶安享晚年,竟让她一纸诉状将三个子女告上了法庭,要求三个子女承担赡养费、医药费和护理费。
通过了解双方意愿,朱卫红觉得葛奶奶和三个子女的关系还有缓和余地,如果能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不仅能解决葛奶奶的赡养问题,还可以帮助她和子女解开心结。于是朱卫红和法官助理一同前往土山村村委会,与村干部共同进行诉前调解。
“我不要他们养我,我就想要回我的房子!”葛奶奶推开村委会的大门,看到法院来了人,有些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不停诉说着她前些时候住在小儿子家的遭遇。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朱卫红先将葛奶奶请进会议室,和她拉起了家常。葛奶奶也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道理,同意继续将房子给儿子们用于出租的方案。之后,朱卫红又轮流做起了两个儿子的工作,听到老母亲承诺不再阻挠租房事宜,都同意每个月向老母亲支付赡养费。
最终,在朱卫红的指导下,葛奶奶和两个儿子签订了调解协议。两个儿子不仅同意支付每月500元的赡养费,对母亲因生病产生的住院费也同意各自负担二分之一,同时还承诺会和大姐一起尽到对母亲的生病护理和生活料理义务。至此,这起赡养案件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高效模式,实现了赡养不“欠费”,亲情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