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镇江新闻 镇江舆情 金山热评

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2025-07-07 08:17

当卢沟桥的枪声刺破1937年的苍穹,当1945年的胜利喜讯传遍神州,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血火中的涅槃重生。在十四年抗战的烽火岁月中,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如今,当全媒体矩阵的镜头聚焦于泛黄的历史档案,当年轻记者打开尘封的抗战记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这场由全国地市媒体联袂推出的“寻访抗战印迹・传承复兴力量”新闻行动,以数字时代的传播密码重新解码历史记忆,让抗战精神在融媒体语境中绽放新光芒。这既是对民族精神谱系的深情凝望,更是对新时代奋斗征程的庄严宣誓。

抗战烽火淬炼的精神火种,始终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奔涌。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浴血抵抗,重创日军精锐,使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化为泡影;平型关大捷,八路军雷霆伏击,歼灭日军坂垣师团辎重队千余人,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摧毁日军交通命脉、拔除据点堡垒,一举粉碎日军“囚笼政策”,为全国军民注入必胜信念。

在此期间,新四军、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苏南抗日根据地,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红星。这片被茅山山脉环抱的土地,见证了新四军将士以“铁军精神”开辟敌后战场的壮举。当江南水乡的芦苇荡成为天然屏障,当树林深处的竹哨声让日寇闻风丧胆,苏南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陈毅、粟裕等将领在这里运筹帷幄,茅山地区形成“村有武装、户有哨位”的全民战备格局,生动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

更值得铭记的是,苏南根据地以“敌进我进”打破封锁,以“伏击夜袭、速战速决”的机动战术瓦解日伪“扫荡”,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战术创新样本,其蕴含的灵活机动、依靠群众的战略智慧,至今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回望,抗战精神早已超越军事斗争范畴,升华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之一。这种精神激励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直面风险挑战,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推进改革创新。

当新闻行动的镜头掠过江南水乡的芦苇荡、黄土高原的大沟壑、冀中平原的青纱帐、白山黑水的林海雪原、五指山麓的椰林烽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原乡。历史不会忘记,精神永远年轻,当十四亿中国人民携手传承奋进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高新

责任编辑:王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